当前位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特别注重培养公共管理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能够承担政府机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专业领域

1. 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 专业领域

20053月组建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是全国第三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之一,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即专职教师(56人)和兼职(34人)队伍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在公共部门任职的兼职教师占MPA教师总数38%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4年,采用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分集中学习和周末学习两种形式。学习年限为24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的36学分,成绩合格者即可进行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2
、教学中强调专业学位应用性特点,综合采用讲授、研讨、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授课,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公共管理。
     3
、聘请国内外公共部门管理者和专家学者讲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代公共管理最新发展动态和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阔学术视野,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导师组由专业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次政府管理人员组成,共同完成学生的课堂授课、社会实践和论文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根据全国MPA教指委要求: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六、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培养环节,均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取得规定学分,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均为考试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专业实践

实践能力提升是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社会实践时间为三个月,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和能力,到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须提交社会实践报告。

八、学位(毕业)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最低学分、达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开题与撰写工作。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规范等按《专硕培养办法》及《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规定》的具体规定为准。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论文应充分体现运用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附则

说明: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完全根据全国MPA教指委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特此说明。
附件1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

开课

学期

核心课

英语

2

34

 

1

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与实践

2

34

 

1

政治学

2

34

 

1

核心课 

公共管理学

3

51

 

1

公共政策分析

2

34

 

1

公共经济学

3        

51

 

1

宪法与行政法

2              

34

 

2

社会研究方法

2 

34

 

2

专业方向必修课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2

34

 

2

公务员招录与测评

2

34

 

2

电子政务

2

34

 

2

社会保障

2                             

34

 

2

选修课

非营利组织管理

2                 

34

 

3

地方政府学

2                                

34

 

3

城市管理

2

34

 

3

公共部门薪酬管理

2

34

 

3

两门课程中任选一门: 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经济法

2

34

 

3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2

3个月

 

4

合计

 

36

 

 

 

 

 

  

附件3

阅读参考书目

1. 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戴维.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3.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人民出版社,2012年。

4.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7.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8.金镝:《公共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9.拉尔夫.密利本德:《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4年。

10.拉斯维尔著,杨昌裕译,《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商务印书馆,2000年。

11.李龙:《宪法基础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

12.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罗宾・W・鲍威尔,大卫・E・威迪森:《公共部门经济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马胜杰、夏杰长:《公共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16.帕特南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等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17.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国际指数》(陈一梅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19.唐任伍等:《公共经济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2.王名著:《社会组织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4.叶丽娟:《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25.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年。

26.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7.张铭、严强主编:《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30.张永桃:《政治学概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1.Brown, L.NevilleBellJohnS.French Administrative Law,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8.

32.Davis, Kenneth, Culp, Discretionary Justice: A Preliminary Inquiry,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1.

33.Harlow, Carol, Rawlings, Richard, Law and Administration,
London: Butterworths, 1997.

34.LordWoolfJowellJ.Le SueurAndrewJudici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8.

35.Mashaw, Jerry L., Greed, Chaos, Governance, Using Public Choice to Improve Public Law, New Haven:
YaleUniversity Press, 1997.

36.PierceRichardJ.ShapiroSidneyA.& VerkuilPaul R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1999.

37.Taggart, Michael(ed.) , 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Hart, 1997.

Kobe 13 A.D. Shoes

0
0
浏览量
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