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5200  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专业学科。

公共管理硕士(MPA)的研究方向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土地资源管理。

1.行政管理

本方向以政治学、行政学和管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行政管理理论与政策、公共组织的管理环境、体制、模式、方法;公共部门决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电子政务、行政决策、比较公务员制度、公共政策分析等。

2.公共交通运输管理

本方向以交通运输理论和基础产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为依托,主要研究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公共交通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公共交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基本理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公共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轻轨,城市公交网络系统等。

3.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本方向主要研究社会保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中外社会保障学实践的历史演进、现实发展状况及未来走向,中国社会保障传统、现行制度、管理体制及其特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险问题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新要求等。

4.教育经济与管理

本方向以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教育经济问题、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组织、中外教育制度比较、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等。

5.土地资源管理

本方向从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公共交通下的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产权、土地评价、GIS应用以及由土地引起的人地关系、交通用地经济评价与政策、土地资源管理信息技术、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等。

二、培养目标

1.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2. 本学科硕士学位的获得者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针对现实公共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设计方案、构建模型、实证检验、提出建议,能够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撰写专业学位论文。

3)系统掌握方法论,善于思考、勤于创新,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现代公共管理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确的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并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3.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公共管理的理论前沿与可供借鉴的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深入理解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经济社会职能以及中国转型时期公共管理的主要特点,具备从事公共部门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分析能力,特别是具备适应21世纪数字化经济要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并具有继续学习、提高和创新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培养方式

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研究、案例分析、体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一般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丰富公共管理实践经验和责任心强的管理专家。

根据公共管理教育的特点,授课形式分校内教师授课和校外教师授课两种,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管理人员完成校外讲授。教学过程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形成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政府官员讲座、企业家论坛与现场讲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和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评因素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部分。

2. 学习年限

学制2年,学习年限2-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达到39学分,其中37学分基本设置框架如下。

课程学分设置(37学分):

1.核心课(19学分)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英语(2学分)、公共管理(3学分)、公共政策分析(2学分)、公共经济学(3学分)、政治学(2学分)、社会研究方法(2学分)、公文写作(2学分)。

2.专业方向课(18学分)

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10学分)

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课程教学一学年分为四个时间段安排,每学期分为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1.5学年时间内完成。

社会实践(2学分):

社会实践环节2学分要求根据本专业领域特点,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实践调查报告并达到明确的考核要求得到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附表。

五、实践环节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一般应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实习,培养必要的公共管理实际技能,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学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社会实践完成后,研究生按照相关要求提交不少于5 000字左右的社会实践报告,提交由实习单位开具的实习鉴定。

六、学位论文

公共管理学位论文的撰写是综合检验整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学生应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完成。其中,论文开题时间应至少在答辩前半年进行,论文正文字数应在2万字以上。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属于本专业范围。应联系所在专业方向领域的管理实践。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阅读文献和从事必要的调查研究。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2.开题报告

2学年第一学期10月开题,第二学年第二学期6月答辩。开题至答辩时间为9个月。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四部分:

选题背景和意义;

文献综述及论文理论基础;

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不少于5 000字。考核小组根据学生汇报,分析其论文的可行性,帮助学生合理优化论文内容及研究重点,并对其综合能力与水平给予正确评价。考核小组投票决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开题报告未通过的研究生,需参加再次组织的开题报告会。开题通过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的写作。

3.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写作是对学生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与考核,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的写作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求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翔实,文字畅通,具有独到见解。

4.论文答辩

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或研究的新进展;审核其对理论探讨、现实工作的意义。

答辩要求

申请答辩条件及答辩要求以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公共管理硕士的管理文件要求为准。

在收到指导教师和至少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意见后,方可组织论文的正式答辩。公共管理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论文答辩通过后,将有关材料提交学位评定委员会。

5.论文形式

参照《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

完成课程学习及社会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七、课程设置附表与其他要求

1. 其他有关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2. 附课程设置表:

Women's Clothing, Footwear & Accessories

0
0
浏览量
3249